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农业机械厂家

你是什么垃圾面对灵魂拷问活生生被垃圾分类逼成段子手【资讯】

2023-03-17 来源:孝感农业机械网

“你是什么垃圾?”面对灵魂拷问—活生生被垃圾分类逼成“段子手”

你是什么垃圾?最近,上海人民的生活中每天都在经受来自灵魂的拷问。7月1日,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正式施行,上海市民迎来被称为垃圾分类最严执法的.. 你是什么垃圾?最近,上海人民的生活中每天都在经受来自灵魂的拷问。

7月1日,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正式施行,上海市民迎来被称为垃圾分类最严执法的大考。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划,到2020年底,包括北京、济南在内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,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。因此,率先实施的上海备受关注。

○话题:都在嘲笑上海人,可是垃圾分类马上就要普及到我们身边了,分类知识该不该现在就学起来?

苦笑 被垃圾分类逼成段子手

据说,上海人以前的百度搜索框是哪里有好玩的、哪里有好吃的,最近是这样的:玉米棒是湿垃圾吗?西瓜子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?芒果核是什么垃圾?他们一门心思扑在垃圾上:垃开架势,见圾行事。被逼疯的上海人已经成了全段子的源泉。

○东方纵相

阿拉上海宁,最近不谈股票,不谈房价,甚至连男女朋友也不谈一门心思统统扑在垃圾上。每天早上都要接受居委会大妈的灵魂拷问:你是什么垃圾?一些上海人更是感叹:做人好难啊,小时候比成绩,长大了比薪水,电脑开机比时间,走路比步数,安心做个垃圾吧,发现原来垃圾也要分类。

上有人总结了小猪佩奇版垃圾分类秘笈:猪可以吃的是湿垃圾,猪都不吃的是干垃圾,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,卖了可以买猪的是可回收垃圾。但还是有很多例外让你哭笑不得。比如说:纸巾是干垃圾,不管多湿,它都是干垃圾;瓜子皮是湿垃圾,不管多干它都是湿垃圾垃圾分类,让很多人从灵魂深处对自己产生了怀疑。

○环球时报阿晔

猪骨头是干垃圾,鸡骨头却是湿垃圾;小龙虾壳是湿垃圾,螃蟹壳却是干垃圾;干香菇是湿垃圾,湿纸巾却是干垃圾当站在干湿垃圾的分岔路口,谁不是小小的眼睛里充满了大大的疑惑?

不过,要是真说透了倒也不难理解,湿垃圾就是易腐垃圾,干垃圾就是除了可回收垃圾、有害垃圾和湿垃圾之外的废弃物。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以为自己已经掌握垃圾分类的诀窍,属于学霸选手了?

那再考考你,喝了一半的珍珠奶茶,属于什么垃圾?答案是先把奶茶倒掉,再把珍珠倒入湿垃圾桶内,把杯子扔到干垃圾桶内,再把杯盖放到可回收垃圾桶内。

所以结论是:不喝奶茶。奶茶店想也想不到,有一天他们会因为垃圾分类而业绩下滑。

反思 曾经不在意,现在才迷茫

被逼疯的,将不只是上海人民,到2020年底,46个重点城市都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。今天的不知所措,正是因为以前欠下的太多。

○北京晚报 贾亮

再不下狠心,以强制的手段促成垃圾分类,随着城市化的推进,被逼疯的将是整个城市,甚至局部的生态环境。

之所以被逼疯,恰恰道出了市民在垃圾分类习惯上长期形成的历史欠账。垃圾分类的理念推广了不止十年八年,有分类标识的垃圾箱在各个城市也随处可见,然而这既挡不住倒垃圾者只图个人方便的惯性,也改变不了收运垃圾者尽量降低成本的不负。各种调查数据都显示人们对垃圾分类理解且支持,然而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?

○评论员 张涛甫

应该承认,我们在垃圾应对问题上,与那些先进城市相比,我们是后知后觉的。起先,大家都不觉得问题有多严重,只觉得垃圾是小害,是小节,无须近忧远虑,甚至有这样的误识:制造垃圾是自己的事情,处理垃圾是别人的事情。人人都把自己圈在自己自私的舒适区里,搁浅在错误的认识上,行动掉链子。反正习惯了,这样生活很方便。少数人这么想,这么做也就罢了,前后左右都这么想,这么做,问题就来了。日积月累,问题的雪球就越滚越大。

垃圾围城,这并不是危言耸听,就近在咫尺。今天,我们幡然醒悟,把耽误的行程赶回来,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,为时不晚,主动权还在我们这一边。

吐槽996们自称不配扔垃圾

有人说,在推行垃圾分类之后,财务自由标准还得加一个级别:扔垃圾自由。虽说是句玩笑话,但这对不少996上班族来说,确实是个头痛的问题,他们在上开起玩笑:我们不配扔垃圾。

○澎湃陈默

垃圾分类要做好、做实,还得下绣花功夫,多倾听、解决市民碰到的槽点:垃圾投放点太少,投放垃圾的时间与上班时间冲突,垃圾投放点离家太远把这些问题解决好,多一些贴心服务,大家才更有行动的积极性。

今天在朋友圈看到,有人建议垃圾投放点应该标配洗手池,我特别赞成。垃圾袋难免有破损,尤其湿垃圾要先从垃圾袋里倒出来,设立洗手池,就不怕弄脏手,而且也可以让志愿者经常洗洗手、擦擦脸,便民又卫生。

我还观察到,目前垃圾桶都是1比1比1比1配置的,但实际上,有害垃圾量最少,可回收物和干垃圾因为大件较多,经常满载,如果清理不及时,大家只好堆在垃圾桶外面。是否可以借鉴公厕男女厕位设置,增加可回收物和干垃圾桶的数量?

○每日经济吴林静

更大的难题在于投放垃圾的时间。不少人注意到,有的小区垃圾房上标明了开放的时间:早上点和下午点。对于卡死的时间,上班族们如临大敌每天早上7点之前出门才能赶得上公司打卡,同事们之间开始讨论手拿一袋垃圾坐地铁到单位扔的可行性。

还有人发现,由于白天无法扔垃圾,那些就算已经做了分类垃圾的住户,也只好晚上将各种垃圾堆在垃圾房外,反而比以前更乱了。

试想一下:劳累了一天的上班族回到家中,为了解决堆了一天有点发臭的垃圾,只好趁着夜色下楼,好不容易走到垃圾桶旁边,不巧看到对面向这边走来的人影,心里一惊,莫不是还没下班的居委会大妈?晃眼看到对方手中的垃圾袋,才放下心中戒备,两人相视一笑确认过眼神,都是偷偷丢垃圾的人。

进步 还需多一点市民视角

改变一扔了之的老习惯,把垃圾分类变成新日常,还需要多从市民角度出发解决槽点。只有配套设施夯实,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,才能让垃圾分类从强制走向自觉。

○新京报何睿

做实配套公共服务、夯实基础设施供给,最大程度方便市民进行垃圾分类,也是必须有的公共照拂。事实上,及时倾听市民反馈,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新问题、新困难,就能够在公共服务与新的市民习惯养成之间形成良性互动,加速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同与行动响应。毕竟,垃圾分类固然需要公共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明确的规则涵养,但最终还得充分依靠市民文明自觉和行动意识的生成与发育。

政策制定、部署,多一点与民互动;政策推广执行,多一点市民视角有理由相信,垃圾分类能够在持续推进中成为所有市民推崇的新时尚,并以此为中国社会的文明进程加速。

○红郭雪营

掌握如何分类的知识是基础。正如人们正在关注的什么是干垃圾,什么是湿垃圾话题,看似轻松诙谐,实则严肃复杂。垃圾分类知识涉及的面广,需要下功夫去记忆,需要使用有效的方法尽快掌握,需要有关部门搞好普及工作,寓教育于日常,充分厘清概念,避免出现站在垃圾桶面前不知所措的现象。

完善全链条是关键。垃圾分类不只涉及居民群众如何投放,还涉及如何收集、如何运输、如何分拣处理等各个环节。如果源头分类投放做得好,而收集运输一股脑儿,会失去垃圾分类的本意。所以,要把垃圾分类当作系统工程,完善全链条,让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垃圾分类的内涵和要求,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真正落地落实。

数字通信世界期刊

网球天地期刊

明日风尚期刊

内蒙古煤炭经济